鑑於近年來全球暖化日趨惡劣,又把小時候的經典災難片《明天過後》找來重看了一遍。
彼時只覺得災難很可怕、人類好無助,大自然反撲,氣候大危機等……現有了自然地科相關知識後,再看也較能明白小時候看不懂的理論部分。
故事從南極的一處冰川開始,古氣候學家傑克.霍爾與夥伴們正在做地質考察,冰川突然龜裂,傑克一行人親眼目睹整條拉森冰棚的斷裂。
傑克將此現象結合全球暖化的調查結果,在聯合國研討會提出自己的理論,出席代表多認為太過荒謬,美國副總統甚至嗤之以鼻,而此時研討會召開地的印度新德里外頭正在下大雪……
翌日,傑克送即將去紐約參加科學競賽的兒子山姆去機場,山姆等人於抵達目的地時目睹候鳥成群南遷。
不久,同樣參與研討會且與傑克認識的教授發覺北大西洋上出現異樣,認為事態不單純知會傑克,傑克與同事們以得到的新資訊加以分析,卻推得大難即將來臨的事實……
儘管《明天過後》中的部分理論至今仍存在爭議,但片末的極地渦旋已在2014年應驗,實際情形不致劇中那麼誇張,仍打破北美最冷寒流紀錄,也被喻為「真正的《明天過後》發生」。(詳情參閱2014北美洲寒流)
本片氣氛營造十分到位,開頭的冰川崩塌彷彿是大難的前奏,隨後的游標異樣、生物大舉遷移、各地天氣反常,偵查直升機的墜毀,駕駛員爬出機外瞬間結凍……逐步堆疊出恐懼不安的層次。
藉由刻劃角色在遇到事件時的表情反應,讓觀眾也能體會其驚慌害怕的心情,如劇中的山姆在飛機上遭遇亂流,在搭乘飛機時是常見的現象,遇過的人更能理解。還有適時講解天氣遽變的過程,也讓沒有專業背景的人可以迅速吸收,不會完全一頭霧水。
而當遠在東岸紐約的城市遭受海嘯侵襲,海水淹沒市區時,站在角色的視角看著排山倒海而來的巨浪,登時明白他們也將被捲入這場浩劫。外頭,已經不再安全;家園,也不見得能在提供庇護。
劇情方面緊湊流暢,不會讓人難理解和跟不上,艾默里奇在災難風格中加入人與人間的感情互動,溫情而不濫情,也替中後段沉重的氛圍提供了適當的舒緩與溫暖。
傑克與山姆父子,作為兩條主線的擔當,從最初的親子不合,到山姆於避難的圖書館中求助於父親,得到父親的告誡與承諾後決定信任父親並靜待救援。父子在不同環境與背景呼籲身邊人,並同夥伴友人一道努力克服困境。
確保無後顧之慮時,傑克啟程去找兒子,期間穿插兒子避難時的遭遇,雙方皆遇到危險,又在和同伴間的扶持化險為夷,無形中讓觀眾將兩人聯繫在一塊──父子性格如此相似。
有趣的是,片中還安排美國民眾為避難大舉南遷,甚至非法進入墨西哥的情節,似在反諷美國平時對墨西哥非法入境的排斥,如今立場顛倒,以往強勢的美國人卻成了落難祈求他人收留的一群。
末段,傑克等人來到已成雪境的紐約曼哈頓,在圖書館深處的內室中找到平安倖存的兒子,父子激動擁抱彼此,讓人動容。
而在外太空俯瞰地球表現的太空人,也對初次見到北美覆蓋於茫茫白雪大呼不可思議。看上去固然美不勝收,但誰知下方究竟埋藏著多少生命?
《明天過後》中角色的際遇,如今看來是有些太過好運了,但在天災下不屈奮鬥、努力求生,仍是有十足的戲劇張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明天過後》在拍攝前就妥善計算過程的排碳量,並選在加州與不丹等地種植足以抵銷總碳量的森林,是首部完全達到「碳中和」的電影。
《明天過後》在票房上的成功,也讓艾默里奇於災難題材有更大膽的嘗試,進而在五年後推出更大規模的災難片《2012》。
但相較《明天過後》,《2012》的特效固然華麗浩大,卻因過度的御都合主義讓人頻頻出戲,最讓個人無法接受的便是為讓主角一家團聚,而將沒犯什麼錯、貢獻良多的前妻男友強發便當,瞬間降格為用過即丟的工具人,觀影時甚至懷疑導演是否和他有仇……
同是災難題材,《明天過後》中是角色在知道災難原理下求生存;《2012》卻是主角群都是門外漢、對起因一竅不通就到處趴趴走,彷彿在過闖關遊戲,每到一處都有NPC等著給任務似的,演到後來儼然是冒險片了……
導演羅蘭.艾莫里奇極為擅長導大場面商業片,手下知名電影《ID4星際終結者》、《ID4星際重生》、《酷斯拉》、《史前一萬年》等片雖然評價多毀譽參半甚至慘不忍睹,但都獲得票房上的成功,可說是拍攝爆米花電影的佼佼者。
即便作品評價以差評居多,但不可否認的是劇情流暢和場景營造方面依然十分出色,觀看時不會有支離破碎之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