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七八年,聖誕前夕的風雪之夜,他們發現了一份令自己往後只能活在痛苦與折磨中的「意外驚喜」--

 

謀殺並不僅僅是一件案子,
它帶來的影響是如此深遠,如此震撼,
甚至能夠動搖靈魂的根本之處,並且毀壞你所擁有的一切……

 

 

  短短的幾行字,抓住了我在租書店裡四處游移的目光。

  懸疑推理題材向來是我的偏好之一,加上有也好陣子不曾深入接觸西方文學,想說重溫一下西方的風格,基於好奇而將此書借回宿舍看。

  不看還好,一看之下竟是欲罷不能,除了上課、吃飯、沐浴、走路外幾乎片刻不離手,整整四百多頁就在一天之內飆完,甚至在某些課堂無聊時都忍不住拿起來翻。

  不同於詞藻語法變幻莫測,樸實華麗相輔相成的東方文學,西洋文學經由譯者之手多偏向白話,角色情緒上的描繪也和東方人有著差異。但在看似簡單的文句中,卻又透著股細膩典雅的氣息。如生氣,在東方文學中慣以文辭或成語敘述,但西方則多在臉部神情跟肢體行為上作著墨,雖然語句較長,卻同樣可讓人感受到該人物的鮮明形象。

  西方文學刻劃人物思想的段落較多,時常在幾段敘述或談話後就接入角色的心情及想法,看得入神時往往會讓人不經意地將自己代入其境,儘管有時是些乍看之下無關痛癢的小事,卻是能讓讀者掌握人物性格的線索。角色談話和描寫外則以平直的敘述居多,沒有艱深的語法,因此看上去十分流暢,但又不失雅致而索然無味。

  

  內容敘述四名情同兄弟的少年,從瘋狂嬉鬧的派對中歸來,在寂靜無人的雪地裡,他們發現了妙齡女子羅絲.德福衣衫不整,渾身鮮血,昏迷在雪地之中。一名少年前往向警方求助,另外三人則在原地守著氣息微弱的羅絲;然而當警方趕來時,她已不幸香消玉殞。

  種種細微的證據顯示,四名少年全都有同樣的機會可以趁眾人不注意,偷偷從派對中溜走,並與羅絲.德福單獨見面、下手、棄屍;但在缺乏決定性證據的情況下,四名少年並沒有被起訴。即使如此,羅絲的家人和全鎮民眾,仍一致認定這四名放蕩的少年必是凶手無疑……

  二十五年後,由於鑑識科學的發達,警方宣佈羅絲.德福案重啟。當年的四名少年,如今已各自擁有家庭,誰都不願再提起那段滿是創傷的過往;但四人並不知道,伴隨警方堅定的破案決心而來的,還有以正義為名的血腥懲罰……

  故事以第三人稱描寫,並採多方視點,不特別局限於某個角色上。但大多時刻仍是圍繞在四名當事人上。

 

  主人翁艾力克斯.吉爾貝是四人中最重情誼的一位,也是全作中著墨最多的角色。他肯為朋友兩肋插刀,也願為其堅守不願曝光的秘密,不論何時都能看出他對朋友的重視。一切的事件從他在雪地裡被不幸遇害的羅絲.德福絆倒開始。由於被挖出對羅絲有好感,使一度他成為警方深入懷疑的對象。無辜被選入凶案,甚至淪為受害者家屬和社會大眾眼中逍遙法外的凶手,使原先情同手足的好友開始崩離,艾力克斯的無奈和痛苦時時浮於字裡行間,即便他不想,卻無法阻止友人的離去。

  時隔二十五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他明白自己仍沒擺脫當年凶案的糾纏。朋友慘遭毒手、親人身處險境,自己性命危在旦夕,時時刻刻壓迫著他。所幸有個知心的妻子不斷支持著他,最終在身邊人的協助和自己的勇氣下成功揭發真凶,也保全了自己和妻小的性命。

 

  席格蒙.莫基維克茲,暱稱基吉,是名醫學系學生,在四人中性格最為沉穩,往往在友人衝動時出面緩頰,或在有難時給予適當的建議,可說是個相當替人著想的良朋益友。但是一向穩重精明、深受友人信賴的他卻有個不願為人知的秘密:他是名同性戀者。朋友中只有艾力克斯知道這個秘密,因為基吉明白艾力克斯並不是會因而厭惡,甚至排斥他的人,而主動告訴對方。

  四人中,基吉的經歷最為坎坷,先天上的特殊性向使他無法如身邊友人般大方表露感情,在排斥同志風氣盛行的校園內尤為如此。為了滿足心理,他偶爾會前往同志聚集的場所,卻在某次會面中偶遇受害者的家屬,將他視為不肯伏法的罪人施以暴行,甚至被扔至一處過去用以囚禁犯人的荒廢地牢,險些喪命。雖然終得獲救,卻也讓其同性戀者的真相曝了光,而遭到其他兩名友人的疏遠,唯獨艾力克斯一直伴在他的身旁。

  二十五年後,基吉成了個醫師,也有個契合的心靈伴侶。即使當年四人成行的景象已不復存在,他仍以豁達的態度生活著。孰料,在凶案已逐漸被社會淡忘的平靜中,凶手的毒手悄然無聲地伸向了他,使他成了四人中第一個犧牲者。

 

 

  湯姆.邁奇,小名怪胎,四人中性格最為剛烈。不同於其他三人的溫暖家庭,怪胎的父親十分極權而頑固,是典型的封建主義份子。在成長過程中,怪胎的興趣所在和父親的期許總是背道而馳。他在數理方面有著天分和熱忱,父親執意要他繼承家業成為會計師;他獲得西洋棋冠軍,父親偏好橋牌;他欲學樂器,父親買給他一套高爾夫用具……不論怪胎獲得什麼成就或有所表現,父親始終堅持己見、不容置喙,不知不覺促成怪胎對權威者的排斥,進而向偵辦案件的警長出言挑釁。

  凶案當晚,怪胎基於好玩趁同學返家時偷走其雪車出遊,也因持有可能棄屍的工具,在案發後加深了警方的懷疑,以及同學的猜忌與不諒解。加上原先和睦的朋友在慘案後均鬱鬱寡歡,在多方壓力下,他選擇皈依宗教作為心靈支柱。

  二十五年來,他是改變最多的一個。虔誠的信仰和當年反叛的性格相去甚遠,在兩名友人先後死於非命時,察覺兩起看似不相干事件後的玄機,聯絡好友艾力克斯共同調查,期間一度遇險,幸而獲救,是讓真相水落石出的推手之一。

 

  大衛.道爾,綽號蒙多。不同於艾利克斯三人的膽識,蒙多的性格較偏向內斂、退縮,一同行動時往往是靠三個朋友撐腰。過於敏感的個性使他經常杞人憂天,認為父母重視妹妹勝於自己,身邊的人事物不如意等……

  由於獨善其身的處世心態,蒙多在凶案曝光後大多時間都在擔心自己的嫌疑,甚至無形中將一連串的不順遂歸咎在發現被害人的艾力克斯身上。不同於怪胎在宗教上尋求慰藉,蒙多在接二連三的壓力下有了輕生的念頭。但在他跳海自盡時,被及時趕來的警方所救,但卻因此害該名警員葬身大海,諷刺的是,那正是負責羅絲.德福案件的警長。

  出於愧疚和恐懼,蒙多開始逃避與該案有關的一切,包括曾情同手足的好友。二十五年來,他和三人幾乎沒有任何交集,唯一的聯繫就只有後來成為艾力克斯妻子的妹妹。儘管時隔多年,蒙多依然沒擺脫當年的陰影。最終因那一念之差替自己埋下殺機,甚至波及到過去的朋友……

 

 

  作為一部犯罪小說,本書側重描寫的部分不在一般認知的謀殺、查案過程,而是四個被懷疑者的心境轉折和各種際遇。整起謀殺案源於場單純的爭執,四人恰巧在死者附近而成了代罪羔羊。原本尚稱平靜的日子毀於一旦。

  全書喪命的角色共有四個,被謀害的人之中僅有一個有詳細的過程交代,其餘都是幾筆帶過,只將結果呈現出來,也為凶手身分更添上幾分的神秘。

  作者特意安排一個要角──遇害的羅絲.德福私生子‧麥克菲迪恩穿梭在後半段的故事中。尋凶心切的他屢屢出沒於艾力克斯四人身邊,如潛伏在暗中的狩獵者,配上痛恨弒母仇人的心理描述,恐怕有不少人都認為他就是殺害兩個友人的凶手。然而作者最後卻拋下了個震撼彈,打破了原先所有的預期。

  真正的凶手是名警察,和被害的羅絲.德福私底下在交往。案發當晚,羅絲有鑑於先前男友的不負責任拒絕情人的求歡,雙方起了爭執。女孩在過程中被誤殺,害怕事跡敗露的警員遂將其帶至雪地棄屍。

  案發時間,他正在附近執勤,但他一直沒有遭到懷疑──因為他是警察。由於艾力克斯等人的出現,加上本身的身分,讓他沒被列在嫌犯之中。警方尚且如此,一般民眾自不在話下,整起事件也就此成了無頭懸案。

  二十五年後,檢方宣布重檢案件時,唯恐行跡曝光的他利用職務之便,湮滅了幾件關鍵的證物,爾後未免又添變數,打算將當年可能目擊他的四名當事人逐一滅口。只可惜天網恢恢,處心積慮掩蓋真相的他,卻栽在一片漆塊和一滴血液上,只能說是莫大的諷刺。

  雖然是懸疑犯罪的主題,本書中讓人心冷的卻不是行凶的理由或手段,而是人的成見。以全知觀點看全局的讀者,自然明白艾力克斯四人是無辜的,但在受害人家屬和全鎮民眾的眼中,他們是逍遙法外的凶手。原因無他,在掌握不了破案更多破案線索時,發現的人多半容易成為眾矢之的。

  人是主觀且自私的,一旦情緒激憤往往會想發洩,在凶手沒有著落時,四人頓時成了群眾洩恨撻伐的目標。被害者家人或許單純是因親人遇害的悲痛,但一般人呢?真是純粹為此感到憤恨,抑或是想藉此一吐平日積累已久無處發洩的怨氣?

  艾力克斯等人揹負了二十五年的黑鍋,最大的因素之一便在人的成見。「懲凶除惡的警察不會是惡徒」──正是因這個認定,使真凶躲了制裁二十五年之久。倘若其身分不是警方人員,或許不消幾日案子就破了,艾力克斯等人也不會肩負莫須有的凶嫌重擔。

  而在如今的社會中,這類事件又有多少呢?只接受單方片面消息,人云亦云的人,亦是助長的幫凶。

  先入為主的成見,有時具有遠超乎意料的殺傷力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混沌 的頭像
    混沌

    混沌無序的世界

    混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